close

2003.05.12



我所認識的奮起湖,其實不是如此。

在整個媒體包裝、財力支援下的成果,是目前大家對於奮起湖的印象。
當然,我們不能否認包裝下的產品,沒有達到原有的目的。
一樣的在推廣著奮起湖的經濟,一樣的讓很多人認識奮起湖。
但是,在地人可能不是全都這樣想的......


當然這篇文章並不是批判文,也無任何意義去否決什麼事情。
如果有機會,脫離媒體報導、跳脫導遊們的制式人文解說,
來一趟個人的深度之旅,未嘗是一個新的體驗。




奮起湖我已經來過數次了,每次到來的感覺皆不相同,
這裡原有的居民,超過百分之八十並不富裕,
原本這裡只是當年阿里山伐木運輸路線的一個中繼站,
辛苦的工人,運送木材過此,總是有民生問題需要解決,
老一輩的便當人,為了讓辛苦的人有著更充沛的體力,
就拎著便當到車站旁,在短短的數秒鐘,提供食物給人們,
日復一日,奮起湖的便當,便成為工人們的補給站。


隨著時代改變,辛苦的工人被遊客取代,接踵而來的已經不是工人,
便當的需求,變成了遊客的最愛,
許多人因此都會來奮起湖嚐個便當滋味,
更有"沒吃過便當,怎能說來過奮起湖"一說。

現代人嚐盡美食的世代之下,會顯得奮起湖便當似乎沒有想像中的那樣好吃。
便當充其量,就只是一支雞腿,或是一塊排骨。
對於現代人來說,這兩個食物已經淪落成自助餐裡面,點閱率不是很高的食品了。
聽老一輩奮起湖的人說,當年便當只會有一塊排骨跟兩三道青菜,
因為雞腿在當時,根本是奢侈品,對於工人的經濟能力來說,根本負擔不起。
所以抱著美食主義者來到奮起湖,總是會有一番失落感。




在車站下方的商品老街(俗稱"頂頭店仔"),是市集的中心,有著許許多多的商品出售,
百年的古早商店、便當店,也有一間古老的餅店,草仔粿也是當年充飢的食品之一。
兩旁的木造矮房子,寫著歷史的足跡,阿嬤的面霜也都歷歷在眼前。


奮起湖地形,四周環山,地形形似一個畚箕,所以取名"畚箕湖",音譯成為奮起湖。
這裡沒有湖泊,經常有人問到,奮起湖的湖到底在哪裡,這裡是沒有湖泊的。
也由於地形上位於山坡地上,所以奮起湖整個村莊的道路,皆為陡坡。
不管你走到哪裡,都是上坡下坡的感覺,如果到"下腳店仔"(台語)的懷舊之旅,腳力需要一點才行。




愛玉伯ㄟ店,也是這邊非常著名的店,走累了,上來吃個愛玉冰或者喝個咖啡,
欣賞四周環繞的山景,是個非常舒服的選擇。


這裡有另一個很有特色的景點是,台灣肖楠木的母樹林。
裡面的肖楠木,都有近百年的樹齡,在群集的樹林中,仰天望去,似乎把視覺都引向天空。


目前也都已經規劃好環湖步道,對於觀光者是個福音,因為步道非常好走。


有機會的話,自己來一趟深度人文之旅,走到"下腳店仔"來,
與當地老人們聊聊天,就會發現,
這裡真的不是大家眼中的奮起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福利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