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3.05.24

古時造紙,一般來說會搭房子在河邊取汲水源,
由於河水不定時氾濫,所以設立之工作場域,並不舒敞寬大為主,
反而以簡單、容易於撤離的地方,做為工作的環境。
所以不以紙廠自居,叫做「紙寮」。


埔里的手工造紙業,始於清末時期,以中國傳統的造紙術生產竹紙
(竹紙亦稱草紙,主要以竹、稻草原料製造,是一種品質粗糙的普通紙,
例如祭祀用的金紙即是竹紙的一種,泛指民生、宗教用紙)。

日治時期,治台日人發現埔里的水質純淨,適合造紙,
於是在西元1935年,日人橫溝大藏,在烏牛欄橋下(今埔里愛蘭橋)搭建工寮試驗造紙,
但工寮隨即被溪水沖毀,橫溝仍在原地重建紙寮,後來工寮改建成木造廠房,廠名「埔里製紙所」,
後有岩岸、三宅和內藤、大津山等日人前來開拓經營,
從此改良自中國的日式造紙術開始傳入了埔里。

從大門口進來,就可以看見製紙的過程,
紙的形成、原料、等等,都有專業師傅現場示範。
另外有紙藝教室可以讓遊客做做扇子與手工藝品等。
旁邊有一間埔里紙產業文化館,裡頭有介紹關於紙的歷史及台灣紙鄉,埔里紙產業發展與現況。
豐富您對紙業的認識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福利麵 的頭像
    福利麵

    Freeman

    福利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